人吃五谷杂粮,自然就会生病。季节更替时,会感冒发热;心情不好时,头晕脑胀。当然身体的这么多器官,偶尔出现一点小摩擦,也都是很正常的。除了这些脏器,我们身体的肌肉也会得病,我们称之为肌肉萎缩。其发病的部位是比较多的,有头和面部的肌肉萎缩、有四肢的肌肉萎缩,甚至有全身弥漫性的肌肉萎缩。在诊断肌肉萎缩症状时,我们会测肌酸激酶,一旦肌酸激酶偏高,很大程度会诊断为肌肉萎缩。那已经出现肌肉萎缩症状,肌酸激酶却不高是怎么回事?下面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番。
肌肉萎缩指的是横纹肌出现了营养障碍,肌肉的纤维变得细小甚至消失,这一系列的症状会至今导致肌肉体积的缩小。患上肌肉萎缩的患者有的会因为面部的肌肉萎缩,影响了人际交往,心情受到压抑。有的会因为肌肉萎缩,肌无力,只能能卧床休息,从而引起一连串的并发症,患者的生命因此受到威胁。
我们的肌肉中,有一个重要的成分就是肌酸激酶。这是一个可以和细胞内能量运转、肌肉收缩、ATP再生有着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。监测肌酸激酶的同功酶,可以帮我们发现很多疾病,比如:血清中的肌酸激酶水平偏高,这可能是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的症状。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肌肉萎缩症发生时,肌酸激酶水平都会增高的。
肌酸激酶水平增高,表示的是神经系统发生了病变。而肌酸激酶水平增高就是一个信号,说明肌肉有坏死的现象,必须及早检查,确定自己肌肉萎缩发病的原因,再行治疗。肌肉萎缩发生时,肌酸激酶水平没有增高,就表示这种肌肉萎缩的发病的原因,不是因为神经系统发生损伤的,有可能是营养摄入不足或者营养结构不平衡造成的。中医认为,这种肌肉萎缩是中气不足所导致的,要从根本入手,养脾、固肾、护肝、补气养血,这样对于肌肉萎缩的治疗很有好处。
原标题:肌肉萎缩肌酸激酶不高肌肉萎缩发病的原因